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辛國斌總結大會成果
辛國斌在總結2022世界機器人大會成果時指出,本次大會呈現出五個亮點:第一,大會讓思想火花“迸發”出來,是一場聚智賦能的學術盛宴。第二,大會讓場景應用“靈動”起來,是一個精彩紛呈的產業秀場。第三,大會讓賽手競技“燃爆”起來,是一幕人才輩出的風云際會。第四,大會讓科技之光“閃亮”起來,是一份全民關注的智能之約。第五,大會讓技術成果“對接”起來,是一個務實合作的轉化平臺。發展機器人產業不僅要潛心造車更需開門迎客,我們愿與全球科技界、產業界一道,共商合作、共促發展,堅定信心、勇于前行,共同點亮智能創造美好生活的希望之光,推動人類社會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中國科協黨組成員兼國際合作部(港澳臺辦公室)
部長(主任)羅暉致辭
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長靳偉宣布大會閉幕
靳偉向與會各方至感謝辭。他說,北京將持續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戰略機遇,堅持以新時代首都發展為引領,堅持“五子”聯動融入新發展格局,繼續發揮世界機器人大會的主場優勢、平臺優勢、先導優勢、政策優勢,建設數字化的裝備與機器人的產業基地,探索多元化產業創新的發展機制,健全精準化的機器人產業政策體系,完善高端化的產業發展環境和創新創業的生態,打造國際化創新型的機器人產業集群,鞏固壯大以高精尖產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根基,為推動高質量的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撐。
中國電子學會理事長張峰主持閉幕式
中國電子學會嵌入式系統與機器人分會主任委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王田苗發布了《機器人十大前沿熱點領域(2022-2023年》。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汪宏,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彭雪海,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劉力為本屆世界機器人十大投資之星頒發證書。
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陳英在閉幕式現場宣布世界機器人大會最佳短視頻前三名。
本屆大會還產生了兩項紀錄,分別是2022世界機器人大會腦控打字賽會記錄和四足機器人群體側滾翻世界紀錄,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勁松,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委書記楊秀玲分別為兩項紀錄頒發證書。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勁松頒發證書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委書記楊秀玲頒發證書
2022世界機器人大會以“共創共享 共商共贏”為主題,注重產業與經濟融合發展,積極推動創新成果落地轉化,成為全球機器人產業的技術風向標、應用展示臺、產業加速器。
大會論壇“線上線下結合,云端實體互動”,圖靈獎得主、兩院院士、知名專家和行業精英等300多位嘉賓聚焦學術前沿,圍繞未來機器人、仿生機器人、人工智能等熱點話題,分享洞察與遠見;3大主題峰會,46場專題論壇、國際雙多邊會議及配套活動,為產業界搭建起國際化“大講堂”,讓現場和遠程觀眾深度感知智能產業的時代脈搏。大會已成為全球機器人產業的“最強大腦”。
大會博覽會聚焦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發展理念,匯聚展出了136家企業及科研機構的500款先進技術和產品,創新推出一大批“機器人+”應用場景,鮮活展示了機器人正在深度融入制造、農業、醫療等千行百業。一體化關節模組、智能咽拭子采集機器人、室外噴涂機器人、腹腔鏡手術機器人等36款新品發布亮相;滑雪六足機器人、冰壺機器人在定制賽道展示表演;百余只仿生四足機器人上演了群控舞蹈秀。30家減速器、控制器、操作系統等核心零部件企業集中展示了產業鏈攻關成果,標注著各國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的堅實足跡。博覽會現場成交額72億元,成為全球機器人產業技術風向標、應用展示臺、產業加速器。
本屆大賽進一步提質創新,聚焦技術、技能、科普3大競賽方向,貼近行業應用需求,設立“共融機器人挑戰賽”、“BCI腦控機器人大賽”、“機器人應用大賽”、“青少年機器人設計大賽”共4大賽事、56個賽項、142個組別,新增智能感知、人機交互等組別。全年參賽選手首次突破6萬人次,遍布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及港澳地區,為機器人產業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科技創新后備力量。
本屆大會得到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華社、路透社、今日俄羅斯通訊社等近300家媒體的廣泛關注,30余家媒體現場探館、直播,讓產業聲音傳得更深、更廣、更遠。據初步統計,大會現場參觀人數5萬人次,論壇、博覽會、大賽在線觀看直播人數2400萬人次,短視頻平臺話題參與人數3.5億人次。
本次大會注重產業與經濟融合發展,積極推動創新成果落地轉化,發布《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22)》、《2022-2023年機器人十大前沿技術》、《2022-2023年十大機器人應用熱點產品》等重要研究成果。優秀項目集中路演,30余家投資機構現場對接,舉辦多場產業研修班、供需對接會等特色活動,組織落地企業與經開區交流座談,推動產業務實合作。
世界機器人大會已成功舉辦7屆。當前,全球經濟環境復雜嚴峻,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增加,亟需探索產業發展新路徑、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未來,機器人技術將繼續與千行百業融合發展,深入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助力人類社會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